自3月2日“平安志愿者”群防群治行动启动以来,2000余名像王师傅这样的外卖骑手、商户、退休党员和村民等戴上袖标,化身平安建设的“移动哨兵”,成为基层治理的新力量。
“以前总觉得平安建设是警察的事,现在发现我们每个人都能出力。”王师傅摸着“平安志愿者”袖标,语气里透着自豪。3月9日午高峰时段,他在送餐途中发现某小区楼道有可疑烟雾,立即通过微信群向社区民警上报,消防隐患得以及时处置。
不仅是骑手,商圈商户们也纷纷加入。在安东老街摆摊的李大姐,如今有了新身份——商圈平安志愿者。每天开店前,她都要和巡逻民警沿着商铺走一圈。“昨天我发现有个消防栓被货物挡住了,反映后立即就整改了。”在万达广场,商户们自发组建的“平安联盟”更是创下化解18起消费纠纷的纪录,被市民誉为“和气生财调解队”。
同样的温暖故事也发生在田间地头。56岁的村民老姜正操着乡音给乡亲们讲解假种子识别窍门。“春耕时节,我们在地头多唠叨几句,可能就帮老乡保住一年收成。”老姜的话引得众人连连点头。
群众是基层治理的主人翁。行走在振兴区的大街小巷,“蓝马甲”已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从商圈楼宇到阡陌田野,从晨曦微露到华灯初上,这些平凡身影用脚步丈量平安,用真情凝聚力量。“未来我们将推动更多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让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理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