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淼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优化丹东城市交通设施布局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优化交通组织缓解城区停车难工作
(一)丹东市区停车资源管理使用现状
1.市区内停车位数量为99417个,有停车需求的机动车约为15万辆,按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操作手册》要求,停车位与小汽车保有量的比例≧1.1,我市仅为0.66左右,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并且新老城区车位使用率失衡。
2.市内停车资源供给严重失衡。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推动城市停车设施发展意见》的通知要求:到2025年全国大中小城市基本建成配建停车设施为主、路外公共停车设施为辅、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城市停车系统,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停车资源高效利用,城市停车规范有序的模式。但我市目前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为70.43%,路外公共停车设施比例为2.16%,路内停车位占比达到了27.41%,辅助性的路外公共停车设施配比严重缺失,补充性的路内停车位占比太大。市区建筑配建停车设施虽占比较大,但老城区内老旧建筑停车资源极度缺乏,医疗、学校、商业网点及市民生活、工作、办事重要点位停车资源极度匮乏。
3.现有市内停车资源没有充分利用。部分小区内停车位由于只卖不租或租金太高,处于闲置状态,企事业单位停车资源没有有效利用。
4.交通调控措施没有充分利用。通过错时交通措施优化。例如学校虽实行了错时放学,但仍是集中时段错时,分散度不够。
(二)停车难解决建议
2019年10月,丹东地区汽车保有量480286台,截止2025年10月保有量增长到568755台,机动车驾驶员由2019年682340名增长到784549名(该数据源于公安部交通管理大数据分析研判平台),而停车资源的增长有限,完全无法适应匹配机动车保有量和驾驶员申请的高速增长。
1.拓展增加停车资源。一是新建小区、医院、学校等充分考虑配建足够多的停车位,不能产生新的停车难点。二是在城市老城区排查可用于增加停车位的资源,增设停车位,例如万达立交桥下场地重新规划,纳入停车场建设管理,解决万达住户、周围沿街商铺停车难的问题。三是充分利用城市尚未开始建设,短期内无法建设用地,设置临时停车场。
2.盘活现有未充分利用的停车资源。一是通过行政手段、市场手段等,逐步解决部分车位因租金过高、只卖不租或卖价过高导致的停车位尘封无法使用问题。二是研究开放小区停车位,收费停车。三是可研究在夜间时段、双休日、节假日开放党政机关办公停车场,供市民、游客使用。
3.重点矛盾地区突出的问题的解决。重点矛盾静态停车点段基本为学校、市场、医院等市民生产生活功能区域,总体思路为逐步拓展停车资源、择机搬迁分散功能集中区域功能、宣传倡导绿色出行等。针对学校,可研究考虑与交通早晚高峰错时、校内年级放学大时长间隔错时的双错时策略,附加“小手拉大手”等方式引导家长不开车、少开车,乘坐公交车、使用电动自行车、步行接送学生放学,或使用校车接送学生的策略。针对医院,配属停车场可探索实行白天提高收费,夜间免费停车策略,市场化调节市民不开车就医。针对早市(市场),应统一规划盘点,合理布局,视情关停,并加强管理,杜绝溢出占道经营,增设人行道隔离护栏、停车隔离桩等设施。针对商场、商圈,有条件的设置专用卸货场地、通道,没有条件的尽量夜间或非高峰时段卸货。
4.尝试收费停车。收费停车是充分利用经济杠杆缓解静态停车热点问题的有效手段,尝试对火车站、重要商圈等停车热点点段实行收费停车,根据停车热度实行差价收费停车,引导市民热点地段不开车出行,绿色出行,降低停车、行车压力。
5.强化科技手段应用。建设包含停车诱导系统在内的城市智慧交通系统,引导市民、游客精准停车,高效利用停车资源。
6.交警强化日常管理。按照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停车管理策略,制定全市统一的管理标准,依据标准严格开展管理工作。积极与住建、教育、市场、各区政府联络,依据学校、市场、商圈、医院实际,一路一策,一点一策,由点及面,逐步规范、解决城市停车问题。
二、智能交通信号灯建设应用情况
丹东市交通信号灯应用水平仍处于基础应用阶段,虽主城区交通信号灯全部联网,可远程调控信号灯参数,但仅仅能实现干线协调,以现有设备、技术水平及技术人员储备,暂时无法实现区域性的协调控制。对此,拟通过交通信号控制机的更新换代工作,逐步更换为具备智能化的信号机,通过3-5年的建设,实现全市交通信号灯的智能化功能,更好的服务于丹东市的交通安全保障和运行。
三、市民参与机制建设情况
(一)线上反馈渠道建设工作
在微信、微博、抖音平台注册官方账号,定期对群众的留言、投诉进行整理并下发至对口业务部门进行处理。扩大与群众交流、沟通的渠道和方式,共同做好城区交通精细化管理工作。
(二)线下交流工作
为共同做好城市交通精细化管理工作,3月28日下午丹东市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张所平率市政协社法民宗委部分委员深入交通管理一线开展专项调研。对滨江中路11号坝门、10号坝门封闭,万达立交桥等交通组织优化点位进行实地调研并开展座谈,会上提出了具体的完善意见。
四、交通精细化管理工作
(一)万达立交桥周边区域交通精细化治理措施
一是将西进口左侧一车道由原左转弯掉头车道改为左转弯车道(禁止掉头)。
二是将东进口左侧一车道由原左转弯车掉头车道改为直行车道。
三是将东进口右侧二车道由原直行车道改为右转弯车道。
四是取消锦山大街万达广场2号门前人行横道线。
五是取消东进口人行横道线。
六是配套调整交通信号灯配时。
七是通过“两微一抖”平台对优化措施进行宣传引导。
八是部署警力在人行横道线取消处进行劝阻。
九是加大对万达内部商圈9条道路违法行为的整治力度,对双排停车的违法行为零容忍。
(二)柴草市信号灯岗施划左转弯待转区
柴草市信号灯岗是由江城大街与金海路两条主干路相交而成,早晚交通高峰期间东西方向左转弯车辆至少需要3-4个信号周期才能通过路口。对此,经充分论证后,在此路口东西方向设置左转弯待转区并配套设置交通信号灯相位,东西方向车辆直行时,左转弯车辆进入待转区等候放行信号。此种方式每个信号周期能比原来多通过至少7台车,大大的提高了通行效率,现在交通高峰期间只需1-2个信号周期就可通过路口。
(三)封闭人大西侧临时通道
2024年10月21日、12月24日,在锦山大街新桥洞东端连续发生2起道路交通事故,致1死1伤,事故成因均由行人违法横穿锦山大街引发。
锦山大街新桥洞内双向5车道,因没有行人和非动车干扰,车速较快。当驾驶员行至锦山大街新桥洞东端时,因涵洞内外光线变化较大,导致驾驶员驶出桥洞时,视线短暂受损,此时行人违法横穿锦山大街极易发生道路交通事故。
对此,交警支队前期在机动车、非机动车分界线处设置隔离护栏,但行人仍绕行至市人大门前横穿道路,隐患依旧存在。为彻底杜绝此现象的发生,交警支队将市人大西侧临时通道彻底封闭,在根源上解决行人横穿锦山大街发生交通事故。
(四)封闭滨江路通江街11号坝门、迎江街10号坝门
在统计机动车进出坝门流量时发现,迎江街11号坝门在早晚交通高峰期间驶出车辆不超过20台;通江街10号坝门在早晚交通高峰期间驶出车辆不超过100台;基于交通安全和交通需求考虑,将上述两处坝门封闭,禁止机动车通行。
为防止非机动车直接穿行坝门进入滨江中路发生交通事故,在坝门处设置错位通道及隔离护栏延伸,最大化的增加由东向西行驶车辆驾驶员的观察视角,确保能早发现、早减速。
(五)在交通事故地点设置太阳能红蓝爆闪警示灯
为预防发生交通事故,在花园路、福春街、宝山大街等主干路设置太阳能爆闪灯23个,提示警示过往驾驶员安全驾驶,有效降低了交通事故发生概率。
(六)人行横道线取消、整合、优化工作
人行横道线设置过密不但影响城市道路交通的运行效率,更重要的是频繁的启停容易使驾驶员产生疲劳、烦躁心里,增加驾驶压力,影响交通安全。对此,在逐条道路论证后,共取消人行横道线38处。
(七)道路标线施划工作
自3月份开始,为不影响白天的通行秩序,交警支队组织施工人员在夜间,以城区“四横九纵”道路为第一批,逐步扩展至全市22条主干路、30条支路。
联系人:张兴君
联系电话:15698972222
丹东市公安局
2025年05月15日